企学宝企业培训系统Logo

微课堂和企业大学的重新定义是什么

微课堂和企业大学的重新定义是什么?最近如果不谈微课堂,企业大学似乎就会落后。这并不是给微课泼冷水,微课本身确实符合当前碎片化学习的趋势。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想与大家分享一些企业发展和推广微课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微课有多角度的认识。

微课堂

1、什么是微型课堂?微课堂的呈现形式仅仅是视频吗?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微课堂”是指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或教学环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概念有点过于狭隘。我经常告诉团队,企业学习的本质是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基于这一理念,仅仅用教学和视频来标注微讲座是不够的。
在笔者的团队实践中,我们的微课载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短视频。当然,这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微操课。微格课必须在逻辑上完整,通过教学设计。视情况而定,视频有多种形式,如flash、三屏、课件语音合成等。
2、音频(带图形)。如今,“听书”越来越流行,我们都开始意识到“听”的效率其实比“读”的效率更高。同时,必要的图文可以起到提示和提醒的作用。
3、信息地图。“一图了解XXX”等新闻内容越来越普遍。在阅读效率方面,信息地图远高于纯文本。而且,由于结构设计,逻辑更清晰。
4、常见问题。这往往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资源。无论是FAQ的积极开发,还是作为FAQ的培训衍生,往往因其可读性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接受度相当高。
5、案例+。我们经常从一线收集学生的案例,但案例本身并不足以构成一个微课。案例微讲座的关键在于案例分析和与案例主题相关的意见建议。我以前在其他文章中也提到过“问题共商”的方法设计。感兴趣的同事可以看看。
6、“迷你”分享18分钟内离线。在这里我们借用Ted的概念,用18分钟的时间迫使演讲者专注于一个有特点的话题,通过深入的解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看来,微课并不局限于网上。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碎片化和灵活性。与知识/信息传递相关的简明呈现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可视为微课程。
2、如何定义微类的“微”?
从相对论的角度看,微格课是与普通课程相对应的。企业的面对面课程通常是一小时、三小时(半天)、一天、两天甚至更长。对于微格课,我们通常把学生学习不足15分钟的课程视为微格课。当然,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推荐5-8分钟。
当然,这种按持续时间划分的方法并不是绝对的。例如,现在许多公司、协会和社团都使用微信群来组织学习和分享。每次分享大约需要40分钟,然后是20分钟的互动问答,与传统的线下培训相比,这种形式要轻得多,也被很多人视为微课。
因此,我们不应过于纠结于“微观”层面,而用比较的方式来理解往往更好。
3、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微课堂?
事实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走了一些弯路。以前我们希望把所有的线下培训资源一步一步地变成一系列的微课,但后来发现问题很多。
一般来说,线下教学适合于复杂问题的深度学习。通过讨论、模拟和实践,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线下教学可以包含没有明确观点和明确答案的课程主题,只能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对于微类来说,由于载体的限制,微类往往是基于单向信息传输的,传输的内容和视图往往是确定性的。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微课堂往往更适合知识、技能、制度、文化、过程等话题。我们尽量避免大而复杂的业务管理问题。
4、为什么要大力推广微课堂?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获取。从无处不在的“弓族”中不难发现,碎片化信息获取时代已经到来。当社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以支离破碎的方式获取信息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以适合现代人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认为微类是一种非常好的“后劲”机制。经验告诉我们,时间越短,说话就越困难。同样,课程越短,难度越大。微课的结构和逻辑迫使微课的开发人员和讲师将课程的全部水分挤出,呈现出课程的本质。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课程开发人员也可以强迫自己梳理知识主线。
当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微班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覆盖面也比较广。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也值得一试。
5、微课堂开发的主体是什么?
笔者看到,很多企业都在大力推广微课,但现实中,真正发展微课的主要是企业大学、培训管理者、内部培训师和内部专家。
在我看来,这样的开发主题必然会限制微课在公司的推广,因为它与传统的1.0门户模式非常相似,少数编辑制作的内容供大多数用户看。真正推动内容大规模爆炸的必须是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模式。只有这样,微课堂才能遍地开花、生根发芽。
在笔者的实践中,我们往往分三步来推进。首先是我们各种培训项目的学员。我们将要求学员以微格课的形式整理自己的知识。二是与各部门沟通,讨论公司需要推进的制度和流程,共同开发微课程,帮助他们完善KPI,调动积极性。三是以文化和活动的形式,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微班发展大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在我看来,只有赋予微课堂“草根”,这样的产品才能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6、微课堂的传播路径:通过艰苦努力发展起来的微课堂必须通过适当的路径传播给目标受众。如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线下渠道,如面对面课程、公司的墙电视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e-learning、m-learning、订阅号、视频网站等,通过推送和分享,让学生高频接触。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渠道都是好的,但重要的是要分析每个渠道的效率,是否符合目标人群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避免“信息轰炸”,否则我们就会慢下来。
7、在传统的企业课程开发中,企业管理者和培训管理者往往扮演着评价者的角色。虽然有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但往往起到辅助作用,因为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基本滞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一个透明、开放的评价机制。就像朋友圈里的表扬和转发一样,好的内容会很受欢迎,一般的内容会很快下沉。这是动态选择的结果。对于微课堂,我们也持类似的观点。微课质量评价权将授予所有一线员工,由他们用脚投票。点击率高、好评率高的微信无疑是员工喜欢的微信。我们应该相信员工的眼睛是明亮的。
在我看来,微课堂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既然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就应该从时代的角度来看待微观课堂。真正适合微课堂的是它自己的学习范式。微课没有好的标准。
声明:该文为企学宝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从知识到人才,就用企学宝
预约产品演示

预约产品演示

在线学习平台

如何称呼您?

女士 先生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简单描述需求

提交成功

您好, XXX女士/先生 您已成功提交,客户经理将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请注意接听,谢谢!